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及效益創(chuàng)造的能力差距越來越多的體現在效率成本的控制上。效率成本低,則企業(yè)創(chuàng)造效益的能力就強,反之則弱。
何為效率成本?效率成本是指在企業(yè)效率管理上投入或損失的成本。效率成本是一種隱形成本,它存在于企業(yè)的所有管理或上次活動中,包含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兩個方面,主要包括正常效率損失成本、非正常效率損失成本、效率預防成本和效率評審成本四大部分。
一、正常效率損失成本
由于外部環(huán)境導致效率損失成本,如訂單不足導致的開工不足、訂單取消造成的產能過剩等。費用包括:停產期間所支付或攤銷的人工、設備折舊、水電等費用。
二、非正常效率損失成本
由于管理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的人為的效率損失,如等待動作、計劃不合理導致的產能過剩、無效工序、換線時間損失等,費用包括:需分攤的設備折舊費、人工費用、運輸費、租金或其他相關的開銷等。
三、效率預防成本
為提高效率或減少效率損失而預先有計劃投入的資源,包括生產技能培訓費、與效率改進有關的管理咨詢費、產能規(guī)劃費、生產設備性能改善費、效率改善獎勵費、效率改進措施費。
四、效率評審成本
對效率管理進行評審的資源投入。評審內容包括:計劃、制度、流程、方法、工具、溝通模式、組織架構、價值觀、信息系統(tǒng)運行、產能、技術熟練程度、供應鏈、生產方式、生產設備性能、人性化環(huán)境等;費用包括:內部效率評審費、外部供應商和客戶效率評審費。
效率成本的控制是以效率管理為載體,而效率管理的實質就是時間管理,其有效性表現為時間的節(jié)省。為了打到該目的,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以下幾種:
1. 生產技術改善、標準化生產方式;
2. 現場管理、全員設備保全(TPM);
3. 流程設計、再造、重組(BPR);
4. 生產要素優(yōu)化組合(設備布局)或產能規(guī)劃;
5. 溝通模式設計和組織架構扁平化;
6. 企業(yè)價值觀設計;
7. 信息系統(tǒng)的使用;
8. 供應鏈彈性設計;
9. 人性化環(huán)境設計。
效率管理只是過程,目的是效率成本的控制。通過效率成本的核算,評估效率管理是否在適當地提高效率預防成本,達到整體降低非正常效率損失成本和局部降低正常效率損失成本的效果。
轉載:http://www.cdweigang.com/zixun_detail/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