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如果讓我從當今所有的思維模式里選一種最最阻礙你的成長,影響你成功,圖謀你人生的思維模式,那一定就是那種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在,一條道上走到黑的那種單一模式化思維了。因為真的是有好多人都有這個問題,所以我希望你能看到最后,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所有的模型模式公式道理從本質上都是我們?nèi)祟愓J知復雜世界的一種快捷方式。我們從過往的經(jīng)驗里總結規(guī)律,再把規(guī)律抽象出來,就變成了簡單清晰的模式模型。比如像牛頓第一定律,比如什么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些玩意兒確實可以縮短我們的思考路徑,讓你更快的做出判斷。但是如果你固執(zhí)的認為這些模型無論什么情況下都一定成立,堅持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套用這種前人的經(jīng)驗總結,那你總有一天要吃大虧。而且說實話有些模式的道理真的有點兒扯。什么男人不給你花錢,就一定不愛你。什么女人要彩禮就一定很拜金,什么一萬小時成就杰出,什么男孩要窮養(yǎng),女孩要富養(yǎng)等等等等。所有這些模型說實話都是小數(shù)據(jù)。
總結,沒有科學實踐,沒有大數(shù)據(jù)支持,而且誰總結的他是不是個正常人沒有人知道,但是因為他對你的胃口,所以你就是對此深信不疑。信的那是感天動地,不僅你信,你還要勸周圍的朋友都信。這就是查理芒格說的,腦袋里有錘子,看誰都像釘子。統(tǒng)計學大師George Box就原來說過,所有的模型都不會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他們只在特定的層面成立。牛頓的力學定律,在宏觀物理管用到了量子層面就不好使了。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我不知道孔明老師同不同意,但是很明顯放到現(xiàn)在的公司里就不成立。有多少公司寧可花天價請一個資深工程師,也不愿意用廉價找十個初級工程師。
《*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Jared Diamond講過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大概在一百多年前,*東部的居民遷移到*西部的山區(qū)城市。他們剛來就發(fā)現(xiàn)森林里動不動就著火。他們就按照之前的經(jīng)驗有火就滅,這個看起來好像不能再合理了。但是搞笑的就是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不管他們撲滅了多少火災,最后總有一場超級大火,等著他們。它的規(guī)模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撲救能力。所以每年他們都是先撲滅一堆小火災,最后來一場活久見的大火把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部歸零,而且甚至更嚴重。這個問題困擾了林業(yè)局一百多年,后來他們終于把這個問題想明白了。大火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他們提前撲滅了小火。要想發(fā)生大型火災,需要兩個條件,一個是要有一場持續(xù)的大風吹遍整片森林。第二個是必須得有足夠的燃料,也就是干枯的樹木。但是假如此前已經(jīng)發(fā)生過很多場小火災,就等于提前把這些燃料燒光了。等到大風來的時候,也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燒了,也就不會有大火放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撲滅小型火災會讓干枯的樹木保存下來,這等于是間接的為最后那場大火積累燃料。但是為啥這么簡單的道理,*林業(yè)局當初就沒有想到呢,因為他們被之前的經(jīng)驗綁架了。這些居民來自*東部,而東部的山區(qū)潮濕枯死的樹木基本就爛在土里,很難燒起來。所以他們原來的策略就是見火就滅,這是他們多年積攢下來的經(jīng)驗,讓他們形成了單一模式化思維。直到了西部氣候干燥枯死的樹木就成了燃料。換句話說,到了西部,環(huán)境變了,前提變了,傳統(tǒng)的救火模型就不管用了。
我是想奉勸各位,不要認死理兒,放棄腦子里那些執(zhí)念,不要總用一種固定的模式去看問題,不要老去套用前人那些經(jīng)驗道理公式,做重要決策之前多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這樣你才能不成為那些小原則大道理的犧牲品。
轉載:http://www.cdweigang.com/zixun_detail/112139.html